01
数字乡村是伴随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扩散效应、溢出效应、普惠效应和网络效应,对农业生产经营、涉农资金获取、人力资本提升产生积极影响,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信息技术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模仿效应和创新效应是逐步显现的,先是通过电子商务等业态产生模仿效应,有效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以及规模化;然后通过ICT深度融合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生联动效应;数字技术促进新模式、新业态涌现,释放了创新效应,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稳步前进。 02 1.完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重视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基站建设,推动5G覆盖区域向农村延伸,扩大农村公共场所WIFI覆盖面,在农村实现网络信号全覆盖。 2.布局数字乡村基础设施优先布局物联网、地理信息、智能设备等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重点提升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更好促进智慧农业发展、服务群众生活和改善基层治理。 3.建立集决策支撑、主体服务、产销管理为一体的集成系统集约高效的数据系统有利于提高决策和治理效率。 技术赋能,使供需双方精准匹配,减少搜寻成本、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建设数字乡村的关键,具备专业技能、充满活力的新农人利用数字化工具,成为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主力军。比如,丰县开展信息化人才下乡活动,针对农民进行信息化知识普及和网络新技能培训,提升农民信息化素养。临安区举办“行家里手”能力提升培训班,精准助力临安区领导干部提升数字素养并在数字化改革方面取得实效。 地方政府积极争取大型互联网平台的技术和智力赋能,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03 数字技术既可以在生产流通销售过程中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解决供需错配问题,还可以解决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信任问题。比如,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可以用于建立新型数字信任。数字技术赋能叠加品牌效应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的信任问题,让质量上乘的农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大大促进优质农产品的销售量,而市场的叫好和品牌效应又反作用于生产端,以更加优质的农产品和良好的服务回馈于消费者,形成农业提质增效的良性循环。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