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增效,中科院STS项目为河南粮食生产保驾护

2018-06-28 新闻资讯

     五月的河南,麦浪滚滚,遍地鎏金,麦香沁人。为准确评估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区域重点项目“河南粮食生产减肥增效示范”核心试验区小麦生长形势,总结项目实施经验,5月25日至27日,由省农业厅、省农科院、河南农大专家联合组成的小麦测产验收专家组,对封丘县、永城市、信阳市平桥区试验区的小麦进行示范观摩和测产验收工作。
    25日至27日,测产验收专家组赶赴封丘县黄陵镇庄呼村、永城市双桥镇汤楼村、信阳市平桥区平昌关镇王畈村,对封丘核心示范区、永城核心示范区、信阳核心示范区的小麦进行现场测产、核算:徐麦35在施用有机肥配合无机肥、施用控失肥、施用绿聚能复合肥,分别比农民习惯施肥亩均增产19%、10%和8%;优质强筋小麦郑麦7698在绿聚能复合肥、有机肥配合无机肥、控失肥均减氮10%的施肥模式下,分别比农民习惯施肥亩均增产22%、13%和10%;优质弱筋小麦扬麦15通过施用绿聚能复合肥和控失肥,每亩分别增产18%和9%。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对粮食产量形成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河南与许多其他省份一样,在粮食生产中普遍存在化肥施用量偏高、肥料利用率偏低、秸秆还田当季利用效果较差等问题。在中国科学院STS区域重点项目的试验示范田里,有封丘县黄陵镇庄呼镇农民赵振强5亩多地,原来一亩地用100来斤化肥,今年在专家的指导下,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每亩只用了60多斤绿聚能复合肥,虽然化肥施用量减了近四成,但他对今年小麦产量充满信心。
影响今年小麦生产的不利因素颇多,如秋播期遇连阴雨天气、春季灌浆期又遇倒春寒,部分小麦出现冻害灌浆异常等。在封丘、永城、信阳三地的核心示范区,施用了绿聚能复合肥、有机肥配合无机肥、控失肥等新型肥料的小麦,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封丘、永城、信阳在地理位置上分属豫北、豫东、豫南,土壤类型及轮作方式各不相同,三地核心示范区的现场测产结果均表明,项目示范的减肥增效新产品、新技术,在提升作物养分利用率和粮食生产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测产验收专家组认为,通过施用新型肥料、增加秸秆还田等,减少了化肥使用量、提高或稳定粮食产量,实现了节本增效、培肥地力、藏粮于地,促进了我省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