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清耕地质量现状及变化状况,是搞好耕地质量建设、实现藏粮于地战略的前提条件。基于此,新乡市土肥站和卫辉市农技中心率先对卫辉市内耕地质量监测点开展提取整体标本工作,初步建成了耕地质量监测点土壤整体标本库。
卫辉现有耕地面积64.7万亩,建有14个省、市级耕地质量监测点,是1987年全国土壤普查结束后选择代表性土壤类型建立的,是新乡市耕地质量监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这些点位每年监测耕层养分数据,指导大田作物生产,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0年间,由于耕作水平提高,耕层土壤各项养分指标有了明显提升,但对深层1米土体变化尚无系统观察。目前,开展对深层土体变化研究,建立相关标本与数据库,在各地尚无先例。2018年5月24-28日,在省土肥站程道全研究员的指导下,利用机动轻便取土器对卫辉市14个监测点进行土壤整体标本采集,并经进一步观测、处理,初步建成了卫辉市耕地质量监测点土壤整体标本库。
根据对14个标本的初步观察,与1987年数据相比,1米土体发生明显变化:一是耕层普遍变浅,由20cm降为16-17cm,且由于常年耕犁过浅,形成了3-5cm的坚硬犁底层。耕层过浅、梨底层厚且硬,影响农作物根系下扎,是影响产量的重要障碍因素之一,所以仍应继续推行深耕深松;二是地下水位下降,氧化还原反应减轻,剖面中的铁锈斑纹基本消失,部分耕地盐碱化程度减轻,次生盐碱化潜在成因基本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