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新型灌溉技术全面解析

2025-08-22 新闻资讯

1

节水灌溉的背景和意义

图片

背景分析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农业作为用水大户,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据统计,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而灌溉水利用效率仅为0.5左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意义阐述

(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水灌溉技术有助于降低农业用水量,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增加农业产量和产值:通过节水灌溉,可以提高灌溉均匀度和土壤水分利用率,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业产值。

(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节水灌溉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

图片

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通过压力将水送入滴灌管(带),水分沿滴灌管(带)均匀分布,滴头将水分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精确灌溉。

与传统灌溉相比,能精确控制出水量,提高灌溉均匀性至85%-90%,显著提升水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浪费。

滴灌技术低压运行,降低能耗,延长系统寿命。它适用于多种土地和作物,满足生长需求,适用于水源较为紧张,地形复杂、作物对水分需求差异较大的地区。

滴灌系统设备成本较高,易受杂质堵塞,需采取措施确保系统正常运作。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灌溉方法,通过喷头均匀将水喷洒在作物上方,形成细小水滴,模拟自然降雨,将水分充分渗透到土壤中,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它通过管道网络输送水,显著降低水资源浪费,精确控制灌溉量和力度,确保均匀性。喷灌避免深层水分渗透,对土壤和作物生长有益。

相比传统灌溉,喷灌节约约40%水资源,适用多种作物和地形,尤其在坡地有效。但强风等极端天气会影响喷灌效果,需暂停作业。

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滴灌技术的升级版,已成为现代农业中一种高效的节水灌溉方法。它通过主干道和分支管将水精确输送到农作物。在作物根部附近设置微灌设备,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精确灌溉。

微灌技术分为微喷灌和微滴灌,前者适用于花园、果园和温室,后者适合需水量精细的作物。微灌的低流量特性使灌溉频次增加,有助于精确控制水量。

该技术减少了资源消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对水资源利用和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贡献。

图片

低压管灌技术

低压输水技术在农田灌溉中至关重要,用管道代替明渠来输水,通过在田间布设干、支管等,把水输送至田间。既节约成本又减少土地过度耕种风险。该技术通过精确控制灌溉,提升土地利用效率,避免土壤退化,确保土地可持续使用。它还降低了农业生产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地区。

目前管道输入用的相对较普遍,相对于渠灌,主要可以削减水分向上蒸发和向下渗漏等损失。

此外,该技术显著减少了农业用水浪费,提高了用水利用率,对缓解水资源短缺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地形、土壤、作物和水资源等因素,制定最适合的灌溉方案,以达到最佳灌溉效果和经济效益。

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是先在作物地里覆膜,然后在膜下实施滴灌技术,结合了塑料薄膜覆盖和滴灌技术,通过专用塑料薄膜和滴灌管精确供水至作物根部。

该技术因节水和促进作物生长而成为现代农业的关键部分。塑料薄膜减少了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并抑制杂草,减少化学除草剂使用。

膜下滴灌还能结合施肥装置,提高水肥利用率,促进作物健康生长。与传统灌溉相比,该技术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70%-80%,特别适用于干旱或缺水地区,有效减少水分浪费。

智能滴灌技术

智能滴灌系统结合了滴灌与智能控制技术,通过水肥一体化管理,节约资源并提高作物栽培效率。

系统核心包括集成化水肥系统、物联网智能控制和精准灌溉施肥技术。传感器监测农田环境并传输数据,控制中心根据算法和实时信息精准调节灌溉,实现动态管理,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影响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因素

图片

技术特点

节水灌溉技术的技术特点是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如滴灌技术能够直接提高灌水效率,减少水分流失,而旱作则能够达到零水灌溉,降低用水量。不同技术的不同特点,在不同的环境下,可能带来不同的适宜性。

土壤水分

在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的过程中,在降水量多的地区,应利用自然降水灌溉,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在干旱地区,则需依赖人工灌溉系统。土壤类型对灌溉方法选择至关重要。黏土含量高的地区,保水能力强但透水性差,适合采用滴灌或喷灌等节水方法。沙质土壤地区透水性好但保水能力弱,适合沟灌或畦灌等传统方法,确保水分渗透至作物根部。

作物需水量

作物在生命周期中表现出不同的水分需求,分为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四个生长阶段。灌溉时需根据阶段调整时机和量。苗期和灌浆期对水分需求高,需增加灌溉频次和量。拔节期和成熟期需求减少,可减少灌溉频率和量,避免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作物健康生长和产量。

地域环境

地域环境也是影响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的因素之一。应根据各地特色和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灌溉方法。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选择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考虑因素,包括灌溉成本、作物产量和销售价格等因素。如在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情况下,较为便宜的滴灌和喷灌等技术更受农业生产者的青睐。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