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就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思想深邃、系统全面、博大精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对“三农”规律认识的创新性发展,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等重大论断。
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做好“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三农”问题,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立足国情农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从政治和战略高度看待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
在战略定位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不能把粮食当成一般商品,光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光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
在战略目标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明确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在战略重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害是种子和耕地”,强调“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在战略保障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强调“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
这些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方略、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充分体现了着眼长远的战略思维和居安思危的底线意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形势复杂严峻。
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树立大食物观,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供给和市场不出问题,端稳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农民群众安危冷暖记挂在心,反复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