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14种模式

2023-11-27 新闻资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出一些富有区域特色的做法。自治区党委政研室会同农牧厅组成调研组,通过“解剖麻雀”等方式,对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做法进行了多角度比对分析,总结提炼出七大类14种典型模式。


一、机制创新类

1.“三打破、五统一、一重新”模式。巴彦淖尔市针对长期困扰农业生产的田块细碎、高低不平、灌排不配套、地埂沟壕多、林网防护效能低、土地浪费严重等问题,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逐步形成“三打破、五统一、一重新”模式。即打破农户的承包界、杂乱的地块界、混乱的渠沟路布局,统一开挖渠沟、修整道路、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划分地块,完成整治后重新分配经营。

640.jpg



2.“先建后补”模式。扎赉特旗按照《兴安盟“先建后补”农田建设项目2022—2025实施方案》,2023年以“先建后补”模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个,建设规模6700亩,总投资1206万元,由3个专业合作社和1个家庭农场分别承担。“

3.国企参与投建运营一体化模式。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3个行政村,建设规模8万亩,是2023年全区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最大的项目区。为解决项目建设投资标准低、建后规模化经营水平低等问题,引入旗农投公司以联合体竞标的方式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形成国企参与投建运营一体化模式。

 4.EPC模式。采用EPC模式(工程总承包模式),试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万亩,涉及6个行政村,总投资9000万元。EPC模式实行“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由工程总承包单位对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全面负责,克服了设计与施工脱节的弊端,压减设计、施工分别招标等前期手续办理时间45天左右,实现设计与施工的顺畅衔接,有效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实施效率。


二、高效节水类


5.引黄澄清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为解决黄河水泥沙量大难以滴灌等问题,将周边未利用地建成蓄水池,引黄河水入池澄清后滴灌,取得节水节肥、清除泥沙、中和盐碱等多重效益,探索形成引黄澄清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一是实行整村推进,变“碎田”为“整田”。

640 (1).jpg


6.浅埋滴灌高效节水模式。通辽市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区之首,但也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为解决“水粮矛盾”这一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当地反复总结比对管灌、喷灌、膜下滴灌等方式的节水效果,形成以浅埋滴灌高效节水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


三、旱作农业类


7.“坡改梯”模式。赤峰市属于典型旱作农业区,2744万亩耕地中旱地占55%,且绝大部分为坡耕地,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就逐步形成发展旱作水平梯田的传统。

8.蓄水补灌模式。包头市固阳县年降雨量不足300毫米,“十年九旱、年年春旱”。



四、土地改良类


9.“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改良”模式。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现有耕地230万亩,盐碱化耕地占53.4%。为科学改良利用这些盐碱化耕地,深挖后备耕地资源潜力,近年来五原县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综合利用等项目,通过大规模土地整理和技术集成,探索形成“高标准农田+盐碱地改良”模式。


五、建后管护类


10.“台长井长制”模式。高标准农田“三分建、七分管”。通辽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将最重要和最易损的变压器、机电井及首部设施,委托专业合作社、协会组织或农牧民管理员进行维护,探索形成建后管护“台长井长制”模式。

640 (2).jpg

11.“资产保”模式。为破解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难题,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主要利用国家银保监会的帮扶资金,开展高标准农田资产保险试点,2022年对500亩高标准农田投保1.08万元,2023年对16.5万亩高标准农田投保120万元,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资产保”模式。


六、智慧农业类


12.“高标准农田+智能气象节水灌溉”模式。近年来,部分省份推动将气象服务融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全链条气象保障,成为丰富高标准农田建设内涵的一条新路径。

640 (3).jpg

13.“高标准农田+智能技术”模式。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大河湾农牧场依托农垦集团拥有的良种良法良机综合配套优势,以智能技术驱动黑土地保护利用,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智能技术”模式。


七、建成经营类


14.高标准农田“统种共富”模式。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官牛犋南社共有户籍人口110户281人,常住人口60户95人,现有耕地3161.6亩。该社充分挖掘土地要素和土地经营促进农民增收潜力,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采取建立专业合作社推动土地合作化经营等措施,探索形成高标准农田“统种共富”模式。

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实行土地合作化经营,能够有效推进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订单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该模式各地可以结合实际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