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消费互联网不断向产业互联网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智慧农业开始落地见效,智能化、无人化水平逐步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环节、各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 特别是自动化采收装备、农业传感器(环境监测、动植物体征监测)、监控摄像头、病虫害监测预警、水肥一体化等产品已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夯实,特别是大数据、5G、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综合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智控软件、灌溉设备而打造的“互联网+农业灌溉管理体系”,实现“万亩农场、一键管理”的案例屡见不鲜。 数据是分析与预测的基础,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 从国家层面看,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信息系统整合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政务数据资源共建共享的格局基本形成; 从行业部门看,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相继开展了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试点。 从各地实践看,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广西等地积极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相继建成了大数据平台,河南正在全省范围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数字化改革。 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智慧农业发展协同推进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企业主动投入、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参与的共建格局正在形成,市场主体正在成为建设智慧农业的重要力量。 趋势一:成本降低 趋势二:简易操作 专家们会参与生产,这是智慧农业为传统农业带来的一大改变。 农民朋友们可以把不懂的问题和种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通过网络发给专家,让专家来帮助分析。但是结果还是要靠自己,不能全信专家的。 智慧农业将会让分工更加明确。农民干好自己的事情,把其他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干——当然,这里的协作、反馈将会更加频繁。 如今,消费者都想买放心的农产品,这种“放心”包括了解这些蔬菜何时播种、何时收获、用了哪些农药,乃至通过视频的方式去了解这些农产品的生长过程。所以,未来农业或者说智慧农业将少不了可视化这一趋势。 什么都讲究细分,智慧农业也一样。随着发展,未来会有更多智慧农业的垂直细分行业产生。智慧农业将会更加精准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 这个时代都在讲究整合、跨界,貌似不整合就活不下去——这听上去像是“无稽之谈”,但其实有它的道理。 不可否认智慧农业的深度、宽度都会有其他行业的影子,比如互联网、云计算、都市农业、农旅融合,所以智慧农业的发展少不了“整合”二字。 农产品销售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一大问题,能帮助卖产品一切手段都是农民所欢迎的。智慧农业就是要为解放生产力、提高效率,让产品卖的更快、农民更快的致富。这也是智慧农业的重要发展之路之一。 智慧农业本就是个高科技、高精尖的行业,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很难高效做好智慧农业的。 现阶段我国从事智慧农业的都是科技公司、IT精英。这些“精英新农人们”——往往离技术很近,但离农业太远,要想设计出符合农民伯伯的智能设备,还要广泛深入的了解农业需求,认真学习农业。 超越是智慧农业的未来。 传统农业、机械化农业、智慧农业,下一个会是什么农业呢?随着土地资源等资源变得越来越紧俏,种植、养殖甚至不再仅仅只在地球上展开,人们不断将目光投向太空,梦想在其他星球上开展农业生产。 农业从传统到现代,必将逐步发展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精准技术的智慧农业阶段,实现最佳的资源利用和最少的成本投入,达到农作物生产、运输和销售的智能化管理水平——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现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推广并利用智慧农业做好眼前的事情,保护环境、降低污染、解放劳动力,让智慧农业点亮城市与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在这美丽的星球上繁衍生息,共同打造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