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农业的突破,到底要靠什么?

2022-09-26 新闻资讯
智慧农业,正快马加鞭,飞驰在中国田间地头!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达685亿元左右,其中数据平台服务、无人机植保、精细化养殖、农机自动驾驶分别占比40%、35%、15%、10%,预计2022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达743亿元。
在巨大市场诱惑下,近些年,智慧农业已经成为创业及经营布局的重要赛道,京东、阿里、华为等头部的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纷纷下沉发力
但是,我国的智慧农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比较落后,人才缺乏,商业模式也有待改进,可谓是“一半冰山一半火焰”!当然,问题也是机会...关键是如何跃迁!

640.png



01

政策的宠儿,但是渗透率不及1%



近些年,智慧农业一直是政策的宠儿。除了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智慧农业之外,各级部委、地方政府也大力推进智慧农业政策落地。

近些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数字化建设指南》(简称:建设指南)。该《建设指南》要求,力争用3到5年,示范区数字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大数据应用场景丰富拓展,建成一批智慧农业先行样板。该文件还提到,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加快农业生产智慧转型,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 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深度应用。

政策的利好,也激发了一大批企业加码智慧农业赛道。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智慧农业相关企业注册量持续增加,由2017年的1208家增至2020年的3396家,年均复合增长率41.1%。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新增智慧农业相关企业2638家,同比下降22.3%。

6401.jpg


另外,随着政策对智慧农业领域的大量倾斜,众多投资人开始“上山下乡”,试图从中寻找新的增长机会。自2017年以来,智慧农业投融资事件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投融资金额呈现增长的趋势。2021年中国智慧农业领域投融资事件21起,投融资金额13.39亿元。预计2022年智慧农业投融资事件18起,投融资金额将达17.6亿元。

2022年年初,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印发,文件指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数字乡村与智慧农业

然而,我国的智慧农业传感器技术其实依旧处在初级阶段,智慧农业应用渗透率还不到1%,不能够完全地满足智慧农业发展的各种需求,研发人员也是相对较少,对农业智能化、自动化的进一步还是有一定的阻碍。另外智慧农业传感器也是处在初级阶段,还是只能初步的监测环境要素,面对一些不可抗力的恶劣环境传感器的稳定性跟实用性还是有所欠缺的。

虽然,智慧农业虽然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是对于这方面来说,我国智慧农业传感器的发展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一位资本大佬告诉我们,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目前我国发展智慧农业还面临着产业化和科技化、资本化程度较低的问题,破解之道的重点方向还在于产业与科技、资本的快速融合发展。


对此,中国农业产业分析师李剑也认为,中国智慧农业起步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同时也受到国内资本的青睐,目前很多头部资本都在看智慧农业的赛道。但是,智慧农业还需要突破自身格局,需要从技术和产品供应商,转变成产业及方案提供者,并且要结合新商业落地
6402.jpg

02

新商业:2条路径 3个发展趋势



农业的根本出路靠科技,伴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北斗导航等新基建的规模化应用,农业全产业链正在被重塑,智慧农业成为热门赛道。

我们发现,中国智慧农业商业落地有2条路径,并将会持续影响农业的发展。


01

卖产品或技术


结合传统中国农业而言,智慧农业公司卖产品或者技术是变现最快的途径,尤其是一些硬件或者数据等具有壁垒的产品或技术拥有非常大的市场。

同时,智慧农业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可以加快传统企业的创新与变革,又没有打破传统企业的发展格局所以,高科技产品或者高科技技术更容易得到传统企业的青睐。

6403.jpg


02

卖服务或方案


科技公司卖服务或解决方案属于“塔尖”业务同时服务是可以持续性、可复制的,也有利于科技公司维持良好的发展。

但是,卖服务需要科技公司拥有资金、研发及服务人员,这样更适合产业链比较成熟的科技公司,他们在上中下游都有完整的布局,才能得到更多市场或客户。

结合以上2条路径,农业行业观察梳理一些智慧农业赛道的新商业,这些新模式或会成为未来智慧农业的主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