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农业】县域是未来农业品牌建设的主战场!

2022-08-08 新闻资讯
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抓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发展迅速。在经历了两年多的疫情冲击后,农产品市场也趋于稳定。
 
2022年过半,下半年农业有哪些趋势值得关注?
 


01

县域
品牌市场下沉  县域经济崛起

 

2022年,为什么要更加关注县域发展?县域下沉范围逐步接近销售端、生产加工大户乃至农民,能够缩短生产对消费的反馈时间,更好地解决巨大的消费需求与产品品质之间断层的问题。因此在2022年,甚至放到更长远的乡村振兴进程中,县域都将成为未来农业品牌建设的主战场。

 

02

电商
传统品牌拥抱电商,直播渐呈常态

 

2021年直播领域头部主播的轰然倒下,给很多品牌在渠道构建上敲响了警钟,过度依赖外部主播不利于品牌护城河的搭建,增加了市场风险,因此2022年农产品电商直播带货“去超级主播化”是大势所趋。

 

而随着人社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同发布互联网营销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带货主播成为正式工种,开启了直播从业人员职业化的新篇章。据现有23家直播平台数据统计,目前网络主播数量超1.3亿,并且还在以日均4.3万人的增数增长,其中有一个主播群体值得关注 — —农村主播(农民直播销售员),以2020年末的统计数据来看,农民主播每个月都以万为单位持续增长。

640.jpg

 

03

产业链
接二连三,产业链加速扩张
 

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是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对接科工贸、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产业链思维看,越往后,农业附加值越高。初级农产品往往增值空间存在天花板,未来要实现三产联动,发挥1+2+3>6的效能。

 

首先要重视加工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农产品加工业是乡村产业的核心产业。

 

据测算,我国农户储粮、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 7%—11%、15%—20%、15%—20%和20%—25%,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损失率。农产品加工业一端连着田间地头,一头伸向消费市场,是农业加快转型发展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要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种养业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由卖原字号更多向卖制成品转变,促进联农带农和共同富裕。


2022年农产品加工要尤其关注两个方面:净菜、预制菜。疫情下,全民皆厨。近年来,在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放心肉菜市场超市创建等惠民工程推进下,蔬菜逐渐告别“连土带泥”,“净菜”作为生鲜业态的一种新模式日渐普及,并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净菜消费是顺应人们生活品质提升而出现的一种消费新品类,未来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预制菜同样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而生,疫情的出现推动预制菜较快增长,目前中国的预制菜市场的经营规模是三千五百多亿,但从趋势来看,未来会达到万亿规模。

 

其次适度发展农文旅农业农村部《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做精做优乡村休闲旅游业,开发“看乡景” “品乡味” “享乡俗” “忆乡愁”产品,创响“珍稀牌” “工艺牌” “文化牌”的乡土品牌。

640 (1).jpg

 

04

以销定产
解决“卖难",订单农业需求加大

 

以市场为导向、以合同为纽带,一头是企业或中介组织,另一头为农民或农民群体代表,订单农业实现以销定产,有望在未来几年扭转“先生产后找市场”的销售模式,通过消费大数据减少信息差,把市场的需求及时反馈到种植端。

 

商务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厅发文表示,鼓励龙头企业、电商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采取“农户+合作社+企业”等模式,签订长期农产品采购协议,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电商、互联网巨头通过以销定产的预售模式,也纷纷挤入订单农业蓝海。以盒马为例,“十四五”期间,盒马将在全国建设1000个盒马村,并在国内农业产地采购共计1000亿元的优质农产品。

 
政策支持、企业发力,前置的“订单农业”将给中国农业带来新的想象。
 

05

走出去
打通国内外市场,品牌出海加速
 

近两年来,重要对外协定的生效也加紧了中国农产品走出去的步伐。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预示着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必将在开放中走向新的高度。RCEP区域是我国农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目前占我国农业对外投资存量比重超40%。我国企业可结合自身发展策略,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

 

同样,2021年3月1日起生效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也让地标农产品这一天然的“国货”,在获得欧盟市场“入场券”后,有望放眼更广阔的全球市场,成为代表中国的新名片。

 

起步早、发展快,是中国跨境电商的优势,未来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这一优势也将不断扩大,农产品发展将迎来更大机遇。